|
“美麗少婦張某,26歲,喪夫,老公生前為一外商,現在擁有資金過千萬,急需一可靠男子共同操持家業……有意者請撥打電話XXXXXX,非誠勿擾。”街頭小報上的一則征婚廣告,打動了新沂小包工頭薄某的心,他與對方聯系上,情意綿綿的異地戀讓他一步步掉入陷阱,被騙去12.7萬余元。新沂警方跨省抓捕,將騙子夫妻擒獲,成功破獲了系列婚姻詐騙案。
小包工頭被一則征婚廣告迷住了
今年5月份,新沂市北郊某建筑工地的“小包工頭”薄某看一份名叫“生活與法”的小報時,被一條“美麗少婦”征婚交友廣告信息吸引了的眼球,立即按上面提供的電話號碼撥了過去。一操東北口音的中年男子接了電話。中年男子稱他是大連市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受婦聯、民政部門委托,專門為婚姻介紹所提供法律服務的。對方稱是律師,且是政府批準的,薄某更加相信這條征婚信息,于是在電話中稱自己非常愿意和那位美麗少婦共同操持家業,希望“律師”能盡快幫助他聯系那位美麗少婦。“律師”要求薄某先交納一定的手續費、保密費、公證費、保證金等。
找婚介交手續費,這一點沒疑問,可保密費、公證費、保證金,薄某就有點不明白了。“律師”告訴他:保密費,是因女方有錢有地位,事情沒成前,防止薄某泄密;公證費,就是薄某和少婦的事情務必慎重,須經司法部門公證才行;保證金,就是薄某保證自己不對良家婦女“騙財騙色”。
追求“單身富婆”想財色兼收
付了2萬多元的保密費、公證費、保證金等后,薄某才把那位“美麗少婦”的聯系電話要到手,通過電話聊天,“美麗少婦”和薄某交流的情況和報刊上的信息相符。
接下來,薄某天天和“美麗少婦”在電話中培養感情。今年7月,薄某告訴“美麗少婦”,他工地上資金周轉不過來,這時女子稱可以匯500萬給薄某,聽到此話,薄某喜出望外。但這名少婦又說,在她給薄某500萬之前,薄某必須給她10萬元風險費。
500萬的誘惑力實在不小。薄某沒做任何思考,就把10萬元打到了“美麗少婦”的賬戶上。
可是,過了兩周,“美麗少婦”并沒匯款來。薄某忙在電話中問原因,“美麗少婦”說得動聽:“我正準備帶錢到新沂,可前提是你必須給我見面禮……”10多萬都出去了,還在乎那點彩禮錢嗎?薄某開始找他最好的朋友借錢。朋友一聽事情的原委,急得火冒三丈,認定薄某上當了。在朋友“逼迫”下,6月21日,薄某到新沂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
“美婦”和“律師”是對夫妻檔
新沂刑警成立專案組,對此案展開偵破。7月底,此案被省公安廳掛牌督辦。 8月初,新沂警方確定騙子的真實身份,就住在大連市。出乎民警意料的是,涉案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律師”王某、“美麗少婦”張某,竟然是一對中年夫妻。
8月上旬,專案組遠赴大連市將王某、張某抓獲。在他們的住處,專案組搜出銀行卡10張,小靈通9部。王、張二人對騙取薄某12.72萬元的事實供認不諱。他們還交代了2006年9月以來,夫妻倆通過在小報上發布虛假征婚、情人、交友、求孕等廣告,以支付一定比例手續費、保證金等為由,騙取他人錢財200多萬的犯罪事實。
■鏈接
提防5大“征婚交友”陷阱
民警告訴記者,詐騙過程中,王某、張某的9部小靈通全部用于作案,其中一部是專門冒充女性接的電話,兩部是政府部門監督電話,其余6部是律師電話。他們夫妻二人經常變換、模仿不同口音迷惑受害人。搜出的10張銀行卡全是用假身份證開的,卡上幾十萬元錢也是騙來的。事實上,該案只是近年來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征婚交友”陷阱之一,常見的有五種。
A、小廣告
該案可謂代表性案例,不法分子利用小報做文章,以撒網的方式在小報上刊登征婚的信息,實施詐騙伎倆,這類廣告大多渲染征婚者的條件優秀,要么女的年輕美貌,男的英俊瀟灑;要么說腰纏萬貫,不幸單身,以誘惑別人上當。
警方提醒:不要像薄某那樣,存貪財求色的非分之念,輕信那些市井小報的征婚交友廣告,真的需要征婚可到正規中介,更不要輕易匯款,征婚交友過程中,一旦發現對方索要錢財,九成以上是陷阱。
B、黑中介
不法分子往往開設一個黑中介,利用年齡較大或身型殘疾的男子急于找對象的心理,采取多人合謀的方式,以討要介紹費、彩禮金等為名,騙取錢財。
警方提醒:通過婚介所拉線撮合尤其是對象為外地人的婚姻,當事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核實對方身份,扣押對方身份證、戶口簿等證件,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報警。
C、網絡姻緣
這類詐騙的特點是:網上炫耀財富、地位、家庭背景等個人信息進行利誘;網聊時痛陳失敗婚戀史或不幸生活史騙取同情,進而謀財謀色;編造虛假身份或人際關系信息作虛假承諾或索要財物。
警方提醒:時刻保持清醒,千萬不要輕易和對方發生性關系,以免被拿來要挾。真要網上征婚交友,要選擇有資格認證的婚戀交友網站,或“地域性”較強的老牌婚戀網站。
D、“借種”誘惑
街頭常有些“借種求子”的廣告,一些年輕女子在利益誘惑下很容易入套。騙子之所以成功,一方面說明有人確實貪財貪色,另一方面也說明,騙局建立的一個大前提就是這些人輕信這些廣告。
警方提醒:“借種求子”本來就是違法的,要小心鋪天蓋地的廣告,看緊自己的錢包。
E、偽造身份
受害者大多為女性,主要是不法分子謊稱自己有錢、有地位,從接到舉報和破獲的一些案件來看,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冒充干部、公務員、軍官、企業家等身份。
警方提醒:單身女性千萬不要有貪圖富貴的虛榮心理,一定要切實弄清對方的真實身份,別輕易以身相許或把自己的財物交給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