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極大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導致與網絡通信技術相結合的新型違法犯罪日益增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為電信網絡犯罪的重要“幫兇”,今年已成為彌渡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僅次于危險駕駛罪的第二罪名,需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01 案例一
將自己銀行卡提供給他人使用,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基本案情:2022年1月15日,被告人金某某為獲取非法利益,在明知不能將銀行卡出借、出租或出售給他人的情況下,仍將自己名下的三張銀行卡提供給他人轉賬過流水。在對方實施轉賬過程中,金某某提供銀行卡、手機,告知手機銀行登錄密碼、支付密碼,進行刷臉驗證。通過對金某某名下涉案銀行卡交易流水進行檢查,2022年1月15日,金某某名下的三張銀行卡共計轉入資金381239元,其中有被害人劉某某被騙資金5000元轉入。案發后,被告人金某某主動退繳非法所得1000元。
微信圖片_20230828092514.jpg (96.85 KB, 下載次數: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8-28 09:25 上傳
裁判結果:彌渡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以被告人金某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02 案例二
將自己的銀行卡出售給他人使用,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基本案情:2020年被告人敖某某明知他人利用銀行卡實施境外網絡犯罪的情況下,仍以3000元的價格將自己辦理的1張銀行卡賣給在緬甸打工期間認識的一名男子。該銀行卡在公安機關偵破的一起網絡詐騙案中作為涉案一級卡賬戶出現。經核查,該銀行卡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6月21日資金流水共計1163.5萬元。 裁判結果:彌渡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以被告人敖某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03 案例三
明知他人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犯罪,單獨或結伙為多個對象實施犯罪提供通訊傳輸技術支持,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基本案情:2022 年4月初,被告人羅某某通過游戲群得知為他人撥打電話(即用連接線將兩部手機耳機孔相連,其中一部手機登錄通訊軟件接收上家信息,另一部手機撥打上家發來的電話號碼,上家遠程操控通話實施詐騙)能賺取好處費,遂邀約李某某(另案處理)共謀實施。二人按上家要求購買了手機及連接線,同時開辦了多張電話卡,通過“飛機”聊天軟件與上家聯系后,共同為多位上家多次撥打電話,共獲利2107.98元;同年5月間,李某某邀約被告人劉某某采用同樣的手段共同為多位上家多次撥打電話,共獲利13761.34元;羅某某單獨為多位上家多次撥打電話獲利4472.02元。經核查,2022年4月20日至案發時,李某某、羅某某、劉某某共計幫助上家撥打電話1935次。案發后,被告人羅某某、劉某某家屬為其退清贓款。
裁判結果:彌渡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以被告人羅某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被告人劉某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典 型 意 義
為獲取好處而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卡、支付賬戶或者幫助犯罪分子撥打電話、轉賬等行為,都有可能變成犯罪分子作案或轉移贓款的工具,成為犯罪分子獲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和媒介,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損害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必須從嚴予以打擊。
來源 彌渡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