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国产精品|青青青国产依人在在线观看高|在线天堂在线|欧美成人护士h版|久草中文视频

返回列表 發布新帖
查看: 2092|回復: 1

彌渡“國保”知多少|千年茶馬古道要塞——密祉鎮文盛街村

     
1#
發表于 2024-8-28 11:04:01 | 只看樓主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中國
本帖最后由 嬌嬌42 于 2024-8-28 11:19 編輯

  大理州彌渡縣密祉鎮素有“三鄉兩區一古道”的美譽,即“中國花燈之鄉、文化之鄉、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鄉,州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革命老區,文盛街茶馬古驛道”。2013年3月,茶馬古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所經的密祉文盛街村,亦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全國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文盛街村
  唐宋時期,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古道自北向南穿村而過,村內設有茶馬驛站,至今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古村落風貌。千年古道邊關蜿蜓曲折,引馬石映照古風遺韻,蹄印帶著歲月痕跡。明清時期以來貿易空前發達,文盛街村因其聯通滇西南的要塞位置,成了紅極一時的物資集散地和中轉站。祉大寺、魁星閣、土主廟、文昌宮、尹宜公故居、古店鋪等重要文史遺存在此訴說著馬蹄叩響的悠悠歲月。


  古道依山而行,文盛街村建筑群落因此打破了構圖方正的格局,巷道隨山勢曲直而布置,房屋就地勢的高低而組合。民居建筑多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一顆印”式院落,石板古道依山勢穿插其中,路面的引馬石是文盛街的特色,引馬石從文盛街北的文明閣一直鋪到村南的鳳凰橋,全部用長約1米、寬約30厘米的石條首尾相連鋪筑而成,兩邊砌以不規則的散石。

今天
我們一起走近
茶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密祉鎮的文盛街村

密祉大寺
  密祉大寺坐落在花燈廣場正對面,199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為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大寺巍峨莊嚴,前面是關圣殿,后面是玉皇閣。據《彌渡縣志稿》記載密祉大寺始建于乾隆初年(1736年是乾元),清光緒五年(1879年)曾增修擴建,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密祉大寺一直是密祉教育、宗教、文化的中心地。清代辦過書院、學堂,民國時辦過學校,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滇西人民自衛團三支隊曾在寺內活動,新中國成立后長期是學校。每年正月十五的花燈節都在寺前舉行
魁星閣
  魁星閣,又稱魁閣,位于文盛街北出口處,頂層掛著“魁星閣”匾,顯得古樸莊嚴。它坐北朝南,大門敞開,四級古臺階,上至樓底平臺,臺上由大長古鑲邊砌成。跨入高門坎,閣內有一泥塑像——魁星神。成語“獨占鰲頭”即源于魁星神的故事,科舉時代喻為中狀元者,現多用于形容考試名列榜首之人。站在魁閣樓憑窗遠望,文盛街,密祉壩,東邊的村落可盡收眼底。閣樓四周的竹、桃、柳、塔汁樹及園圃,與閣樓構成一幅郁有蔥蔥,富有鄉村園林情趣的天然畫圖。
  魁星閣西側是土主廟。大門簡樸典雅,滿院花木,大花臺上的木錦花樹遮了半個院子。廟內立有各色泥塑佛像,中間一尊傳說是保一方平安的土主神像。清朝時此廟被用為義學與私塾,文盛街貢生李元陽先生擔任教師,他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打破教男不教女的封建陳規,學生實行男女均收。

文宮
  文宮,位于土主廟上方西側。登七級臺階,進入文宮大門,便是四合院一進兩天井,是文盛街“大木匠”劉京安負責設計建造的傳統建筑。正殿是“孔圣先師”大殿,殿前走廊各扇屏門,雕刻有龍、鳳、獅、虎和各類花鳥古代民間故事人物,山水形象各異,工筆精巧,栩栩如生。大殿神龕上除文昌帝君塑像外,還有精細雕刻的孔子牌位,兩旁是一副述說孔子生平業績的對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

聶家馬店
  聶家馬店是當時茶馬古驛道上最大的一家馬店,面積3000平方米有余。主房坐西朝東,由四合院、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由主房、廂房、面房、耳房組成,兩側為廂房,院內走道兩邊有客房,供客商歇腳之用,后院有一過廳,主房兩側為馬廄有一口古井。從功能上看,該馬店設施齊備,不愧為當時較為繁華的馬店。

楊家桂花店
  楊家桂花店,因院落中有一棵高余10米的大桂花而得名,是古驛道上占地面積最大的馬店。房屋布局錯落有致,構造較為復雜,房中有房,巷道環房屋布局,右側有一過廳直進后院,為馬幫首領的豪宅區,廂房是客商住處,正房前有馬廄三間,且有單間馬廄和單間住宿,方便馬夫管馬

古戲臺
  古戲臺位于古驛道上,土木結構,上下兩層,走道居于整個樓臺中央,兩側均有樓梯可上下戲臺,戲臺前用雕刻裝飾,上層為表演區域,下層供化妝準備用,后院供人住。古戲臺是集文化交流和戲曲藝術欣賞的集聚地,來往客商常聚于此了領略地方文化。

石家耕讀大院
  石家耕讀大院位于古驛道中段,整體為“三坊一照壁”,形成了優雅的古樸風貌。石姓家族從南京經德苴阿助遷徒到密祉文盛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此院落里,歷代石姓老人都非常重視“耕讀”且文風很盛,家教甚嚴,故人才輩出,學子比比皆是,并獲 “太學生”匾額。清代出秀才,民國時有4個大學生,現代大學生達20多人,并有石紹程、石賢才、石天才、石興才等一批文化人、被鄉人譽為“雞樅窩”和紫竹林中的“文化大院”。

尹宜公故居
  尹宜公(1924.10.21-2005.12.13),密祉文盛街人,他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也是彌渡早期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尹宜公故居位于文盛街中央,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為明清時期的走馬轉閣樓,占地30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如今,這里基本形成了以介紹尹宜公生平及歌曲《小河淌水》為主題,兼具歷史紀念性、藝術性的陳列展覽,充分體現了歌曲《小河淌水》與“民歌之鄉密祉”的天然聯系。

周家巷道
  與張家、戴家、楊家各大院相通到文盛街入口,道路經過張家大廠分岔至李玉池、李玉正家大院。巷道彎曲纏繞如雞腸,依房屋布局,把古驛道上排建筑融會貫通,戶戶相交,此路在古代的設計理念也居于在抵御外來侵入方便反抗或隱蔽,又被稱為“迷魂陣”,巷道深深的體驗成了旅游景點的一大亮點。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為清末新建,占地面積較大。四枋房建完整,南北耳房健全,院落為正東西向,主房座西向東,局部枋、檁、雕刻已有歲月磨損的痕跡。院內各房均為重檐,且外走廊部分(俗稱廈襠)均已被從檐柱一線裝修利用,院落整體為“一顆印”格局。

碧云寺
  碧云寺原名飛來寺,是文盛街后山坡上的古代佛教勝地,曾是彌渡當地革命根據地之一。寺院屹立在古柏、桃李、桂林中,前面是層層梯田,下面是古木森森的梅家阱,南面是蔥籠秀美的打箐苗山。碧云寺建筑群依山建有照壁、大雄寶殿、祖公壇、玉皇閣等宗教建筑群落。
  “大雄寶殿”為單檐歇山建筑,檐下為不雕垂花構件斗拱,其斗拱,檐枋等雕刻精美。殿內主要有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等二十余尊塑像,形成了三教同殿的宗教信仰。花園內有古茶花、玉蘭、松柏等古樹名花數十種。每逢民間太陽會、光陽會等會期,香客不止,絡繹不絕,正月十五期間,文盛街在此編扎龍燈。

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文盛街最南端,之所以得此盛名,是它與其他水井相比有如下特點。其一,坐落在蔥蔥郁郁綠草、柳林之中,旁邊是嘩嘩奔流的亞溪河,井面欄用整塊長條大正面石鋪成,行走不滑,具有鄉村建筑風貌。其二,天然泉水潔凈爽口,用它制作豆腐、黃豆粉、甜米酒、醬菜等食物的品質均佳,水質標準符合國內相關指標。其三,珍珠泉出水量大,一年四季象晶瑩的一串串珍珠源源不斷,大旱之年也很少干涸。

鳳凰橋
  鳳凰橋與珍珠泉相伴,是古驛道上極負盛名的古橋梁之一,重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鳳凰橋雙孔青石,橋面用長石條架成,兩邊有石雕柱欄桿,造型精巧別致,中間的橋礅成棱形,向橋東西突出,猶如橋的兩翼,名為“雁翅”,表達出“鳳凰橋”的形態內涵,既起到裝飾作用,又符合力學的原理,充分展現了當時能工巧匠的才智。為保護古橋,當地人民在古橋東側修建了現代的鋼混橋,一新一舊,一古一現,相映生輝,相得宜彰。

文明閣
  文明閣與鳳凰橋相連,原名“財神閣”,建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結構為重檐攢尖頂,明二暗三層,總高約9.8米,底層高2.8米,古驛道自北向南穿行而過,是古驛道上古驛站關隘的顯著標志。


來源:彌渡縣文物管理所
回復1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掃碼分享

  • 復制鏈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24-8-28 15:52:49 來自手機 | 只看Ta 來自: 中國
老物件是歷史的代名詞,過去的見證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關燈 在本版發帖
掃一掃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頂部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侵權舉報:本網站所涉內容為用戶發表并上傳,相應的法律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本網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存在侵權問題,請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刪除!
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備案號:DWSBA5300000005號 | 主辦單位:彌渡宏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387221096 | 涉未成年人專用舉報電話:18724986556 | 舉報郵箱:luhshi@miduwang.com

經營性網站備案信息 云南網監電子標識 人力資源許可證 工商網監電子標識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中國文明網傳播文明 網絡謠言曝光臺 網絡安全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