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嬌嬌42 于 2024-8-29 09:53 編輯
“泰山”這個詞源于古漢語中的“太山”,意為“最高的山”。古代漢語中的“泰”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泰山也被稱為“萬世之始”。由于當地人們對泰山的信仰崇拜,于是由當地名門望族組織帶領下大興土木,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三(公元1774年8月初3)泰山廟在泰山腳下建成,泰山廟因此而得名。
1949年1月,牛街籍進步人士許躍元、李金良投身革命,組建抗鏟大隊,駐扎泰山廟。2月,許躍元率領起義隊伍與抗鏟隊李郁荃部合作,打擊土匪沈中武。4月初,許躍元、李應東率隊到祥云大倉,接受滇西人民自衛團的整編,編為滇西人民自衛團一支隊五大隊三中隊。許躍元任五大隊副隊長,李思孟任三中隊長,全中隊有44人槍,牛街人民從此有了自己的武裝。 1949年6月,根據鳳文永邊區黨委的指示,為鞏固人民革命的勝利果實,在邊區黨委書記李晴海(化名李文寶)的領導下,召開鳳羽(今南華縣五頂山)、文雄(今南華縣大馬街)、永隆(今南華縣兔街)、牛街(今彌渡牛街)四鄉人民代表大會,成立鳳文永邊區人民政府。同時,邊區黨委決定成立四個分區人民政府,牛街分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49年7月,進步青年潘曰揚在彌城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按照彌渡地下黨組織指示,回到牛街發展黨員,并成立黨小組。1949年10月潘曰揚任黨小組組長。中共牛街地下黨小組建立后,廣泛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貧困農民建立抗會,斗爭惡霸地主潘子高,開展抗兵(反對國民黨抓兵)、抗糧、抗稅“三抗”運動,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9月,全鄉各村普遍建立農抗會。
1949年9月,盧漢在昆明制造“九·九整肅”事件,實行白色恐怖。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滇西人民自衛團決定,將總部和地方行政委員會轉移到群眾基礎較好的彌渡縣牛街地區,駐泰山廟。人民自衛團總部和地方行政委員會轉移到牛街地區后,敵人不甘失敗,對自衛團總部和地方行政委員會緊追不舍。牛街彝族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幫助滇西人民自衛團總部和地方行政委員會在白色恐怖中渡過了難關,并在泰山廟收編了蒙化南區(今南澗)張灼生民變武裝,建立了人民自衛團四支隊,壯大了人民武裝,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2月,牛街完小在歷盡風霜的泰山廟開始辦學。2006年牛街完小遷移到牛街下村。2018年彌渡縣牛街彝族鄉出資4569920.33元進行修繕,現已完工。內設有牛街村委會非遺花燈傳習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泰山廟是牛街人民重要的非遺文化傳承地。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是所有牛街人的一個大日子,是全年最熱鬧的日子,這一天牛街境內燈班盛裝出行,匯聚泰山廟,輪番上演花燈好戲,同臺競技,來自三州(市)四縣的各族群眾一同欣賞花燈的獨特魅力。
地名政策小知識(節選)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地名檔案管理工作。地名檔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地名文化保護活動。
第二十八條 上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上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相應部門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的監督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名管理能力建設。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地名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地名管理有關的情況;(二)查閱、復制有關資料;(三)對涉嫌存在地名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四)檢查與涉嫌地名違法行為有關的物品;(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文圖 :縣民政局 來源:微彌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