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国产精品|青青青国产依人在在线观看高|在线天堂在线|欧美成人护士h版|久草中文视频

返回列表 發布新帖
查看: 926|回復: 0

彌渡:留住鄉愁,老少都來跳花燈、唱民歌

     
1#
發表于 2024-9-25 17:01:58 | 只看樓主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中國
本帖最后由 嬌嬌42 于 2024-9-25 17:23 編輯

  9月22日晚,2024大理情歌會·民歌音樂會暨第二屆小河淌水大理彌渡民歌節、民歌演唱會在彌渡花燈廣場舉行。
圖源:“微彌渡”

活動中,彌渡民歌、彌渡花燈戲、劍川白曲、景頗族目瑙縱歌、漾濞彝族打歌、南澗彝族山歌、怒江民歌“開益”、紅河彝族海菜腔、巍山彝族打歌、保山彝族山歌小調、鶴慶田埂調非遺傳承人和本地樂隊輪番登臺,帶人們重拾溫潤的鄉情。

除了原生態民歌,新編民歌也亮相舞臺,通過現場和線上同步傳播,將當代“小河淌水”的故事以多樣的形式講出去。

  云南是個出情歌的地方大理是最佳愛情表白地而當情歌遇到連山水都會唱歌的圣地彌渡時每一份情感都能寄托在這里的山、水、風、月用一句句方言一段段唱詞鐫刻
  民歌的用途很多,勞作鼓勁、傳達愛情、紀念親人、祭祀……都可以用民歌去表達。在彌渡,民歌不僅是民歌,更是彌渡人民心中的圖騰,是鄉愁在山水畫卷中低吟淺唱。花燈戲和民歌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

彌渡縣素有“滇西花燈窩子”之稱,當地有句老話“十個彌渡人,九個會‘唱燈’,還有一個跟著哼”。走在彌渡縣城,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花燈”元素已經完全融入城市風格,不論是建筑風格,還是人文色彩。人們跳廣場舞跳的是花燈戲,校園里不少學生跳的課間操是花燈戲,幼兒園里一些小朋友學的少兒舞蹈也是花燈戲。

在今年22日舉辦的大理彌渡小河淌水半程馬拉松暨殘疾人半程馬拉松比賽賽程中,現場的一抹靈動色彩,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彌渡處處鬧花呢燈,嗨是嗨陽花,鬧花呢燈,嗨是嗨陽花,鬧花呢燈。”來自彌城鎮第二幼兒園的57名小朋友,身穿節日盛裝為運動員們加油鼓勁,他們在現場跳起了“美女劃船”“大腳婆蹺燈”等密祉花燈的傳統節目,老師們給他們播放的背景音樂是當地的“跳燈樂”。孩子們鄭重而有模有樣地學著跳,并舞動著手里的扇子,為運動員加油,聲音稚嫩又可愛。

  彌城二幼老師介紹,孩子們年齡在3到6歲之間,2022年,彌城二幼成立花燈隊,隨后每年都會教孩子們學習密祉花燈,讓他們對自己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耳濡目染。孩子們學得快,經常參加縣里大大小小的一些活動,也給他們帶去了榮譽和自豪感。
賽程中還有很多成年人,也都紛紛跳著花燈,以盛大的節日般氛圍歡迎各地到來的運動員、游客朋友。
  在彌渡,也能輕而易舉地感受到生活的浪漫。一家“喜樂咖啡”坐落在建寧公園內,旁邊就是彌渡民歌和花燈戲綜合傳習中心。年輕人在這兒喝咖啡,與朋友暢聊;老年人在這兒附近下棋跳舞,各得其樂。咖啡的香氣與彌渡民歌的歌聲、花燈戲的曲調融合在一起,竟一點不違和。
彌渡民歌、彌渡密祉花燈戲,是當地兩項國家級非遺。
  彌渡民歌傳于民間,源于當地人民千百年來的勞動生活,曲調優美動聽,內容樂觀浪漫。從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誕生,到現在,一眾彌渡民歌作品在互聯網中,經常熱度不斷。“山對山來崖對崖”一句唱詞被改編了無數個版本,全是因了人們對彌渡民歌經久不衰的喜愛。

而花燈藝術源于社火,充滿了農耕文化的特征,“摩肩接踵氣騰騰,樂善風光在上乘,炮響三聲人若堵,大家翹首看花燈”正是彌渡群眾鬧花燈的生動寫照。

它們,都緊密凝聚著彌渡人民的鄉愁情懷。

民歌應該在什么樣的范圍中去進行改編,才能不失它的“魂”,又能滿足當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呢?

今年5月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彌渡民歌保護傳承的決定》正式施行,標志著彌渡民歌的保護傳承步入法治化軌道,為彌渡民歌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該決定不僅規范了民歌的保護傳承工作,還對如何發展好、傳承好彌渡民歌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該決定,彌渡民歌的定義明確確定下來,是指流傳于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境內,以《小河淌水》《彌渡山歌》《十大姐》《繡荷包》等為代表性曲調,以山歌、小調、舞蹈歌、風俗歌等為主要音樂體裁的各民族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對于改編“二創”,該決定中提到,“在保留彌渡民歌基本風格和基本元素的基礎上開發特色文化產品”。

  2009年開始,彌渡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作為花燈劇團的專項業務經費;在此基礎上又投入資金40多萬元,為縣花燈團添置樂器、音響等設施;投入資金100萬元,編輯出版了鄉土音樂教材《彌渡花燈民歌》5萬冊,免費發放給全縣中小學生,彌渡花燈民歌成為全縣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惠民工程。先后建成縣城花燈廣場、密祉花燈廣場,20個鄉村花燈傳習所、2個花燈文化展示館、1個彌渡民歌和花燈戲綜合傳習中心等,為傳承提供陣地。

在打造出的花燈精品作品中,花燈大戲《正月十五鬧花燈》《山村醫生》《山村·小河·月亮》,花燈小戲《水的兒子》《普發興推爐》《十里桂花路》,花燈歌舞《十大姐》《繡荷包》《燈情》,花燈說唱《彌渡美食譜新篇》《同心聚力決勝小康》《二十大指引復興路》等都是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彌渡花燈文藝作品代表。

一直以來,彌渡縣高度重視花燈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2008年9月,啟動了“花燈民歌進校園”工程,把《花燈民歌音樂》作為全縣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把花燈健身操、健身舞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內容,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彌渡花燈民歌音樂知識和表演技能的教育。

彌渡開展多種形式的花燈愛好者的培訓,目前,全縣30人以上的民間業余花燈文藝就有1010支,這些花燈隊長期活躍在城鄉。


對于如何去保護彌渡民歌、花燈戲,專業人士是怎么看待的呢?
周美潤曾任彌渡縣花燈劇團團長,被大家親切稱為“花燈王子”。
  “牛倌呦呵一聲吼,千家萬戶奔田頭……”在這次民歌節活動中,周美潤以這首《牛倌樂》參與民歌大賽。這首歌是由李壽昌用《大風刮來樹頭歪》整理的男聲獨唱,寫的是農忙時節,時下正值莊稼豐收季節,十分應景。周美潤站在稻田中歌唱,通過他的歌聲,你似乎也感受到了農家那股面對生活充滿熱忱的勁頭。

周美潤出生于花燈之鄉密祉,自幼深受花燈文化熏陶。在云南省文藝學校花燈專業畢業后,他投身于花燈團的工作,主演和參演了近百部花燈作品,多次榮獲云南省新劇目展演金銀獎。

1956年2月,彌渡縣花燈劇團正式成立,自此開啟了長達63年的文化傳承之旅。劇團雖然歷經多次名稱變更,但其扎根民間、服務基層的初心始終未變。通過創作和演出一系列深受民眾喜愛的花燈藝術作品,劇團不僅贏得了眾多獎項,還成功輔導了多支群眾花燈隊,使彌渡花燈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彌渡密祉文盛街 梁志明攝

“彌渡的民歌為什么那么豐富?其實,從歌里你都能找到答案,那些風吹稻田的聲音、泥土被攪動的聲音、田間牛兒的聲音……好像都能從這些歌聲里感受到,那就是這番天地給予的。”



近年來,優秀曲目層出不窮,周美潤認為,保護彌渡的自然環境,保護當地文化生態,都很重要,花燈演員、民歌音樂人的創作演出激情,離不開黨委和政府對文藝工作的重視和投入,以及機制的激勵。

通過舉辦民歌節、民歌大賽這些活動,可以為傳承人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進一步推動民歌的傳承和發展。這些年,來彌渡學習花燈戲和民歌的人越來越多,有官方的,有民間的,更多是自發的,也彰顯著大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越來越強。“有很多人來學,每年我自己最少都要接待40多場來學習的,很多人長什么樣我都不記得了。”周美潤笑談,“很多小朋友都會主動來問自己可不可以學花燈,讓我感覺這些年我們大家的工作是起了作用的。”

創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專業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周美潤說,一代代彌渡民歌傳承人,更有責任帶領大家在守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大家不只知道《小河淌水》《彌渡山歌》《十大姐》《繡荷包》等名曲,還能了解到更多的民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彌渡文化的傳承中來,留住美麗鄉愁,讓彌渡民歌和花燈藝術延續下去。

本次大理彌渡民歌節民歌演唱會由北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大理情歌會組委會、云南省花燈劇院、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共彌渡縣委、彌渡縣人民政府主辦。

在活動后的媒體采訪中,云南省花燈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黃紹成說:“我們一直在說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彌渡就有多少個謎,我們都應該拿著一把傳承創新的鑰匙,去不斷地解開彌渡寶貴的花燈之謎、民歌之謎。”

      中國香港著名詞曲作家、音樂制作人林健華介紹:“這次很特別,因為很喜歡《小河淌水》這首歌,我在前奏用葫蘆絲吹奏《小河淌水》的經典主旋律,然后才引入《忽然之間》跟主題來結合,也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新的版本。”

馬雯 攝

觀眾楊佳欣說:“這么難得的一次民歌節,看了以后我覺得非常震憾,跟在電視里看到的大型晚會是一樣的,我覺得要讓小孩從小學習我們寶貴的彌渡民歌,保護好彌渡的地方文化。”



來  源:大理發布  作者|馬雯

回復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掃碼分享

  • 復制鏈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關燈 在本版發帖
掃一掃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頂部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侵權舉報:本網站所涉內容為用戶發表并上傳,相應的法律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本網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存在侵權問題,請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刪除!
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備案號:DWSBA5300000005號 | 主辦單位:彌渡宏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387221096 | 涉未成年人專用舉報電話:18724986556 | 舉報郵箱:luhshi@miduwang.com

經營性網站備案信息 云南網監電子標識 人力資源許可證 工商網監電子標識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中國文明網傳播文明 網絡謠言曝光臺 網絡安全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