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一遇的旱災,彌渡縣新街鎮永祥村牢固樹立抗大旱、奪豐收的思想,因地制宜興修水利,科學用水,在全縣范圍內率先實現最佳節令移栽煙苗,為今年全村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永祥村地處彌渡壩子中央,農業生產用水主要以機電井水、庫塘蓄水和抗旱小井水供給為主,今年轄區絕大多數庫塘早已干涸,庫塘蓄水嚴重不足。永祥村“兩委”班子痛定思痛,結合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在縣委、縣政府出臺的抗旱救災各項政策的激勵下,對轄區3眼廢棄的機電井進行了公開轉讓,引導民間投資60多萬元對機電井進行修復,鼓勵黃旗廠等村新打機電井4眼、抗旱小井25口,井水基本覆蓋了永祥村所有農田,滿足了大春生產用水。通過“一事一議”,組織群眾按耕地面積每畝籌資100元,對轄區所有溝渠進行維修、清理,使全村所有溝渠前后貫通相聯,排灌水順暢。利用小春收割結束,大春尚未開始這段用水間歇時間,組織發動群眾采取引、抽、提、拉等措施,千方百計加大庫塘蓄水,做好大春用水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對大春種植結構進行調整,擴大旱作面積,水稻面積從去年的1700多畝壓縮到今年的800畝,制種包谷面積從去年的300畝擴大到今年的1300畝,烤煙面積從去年的890畝擴大到今年的1460畝。將大春作物劃片種植,集中供水,盡量減少用水損失。指導農戶加大煙田地機耕深翻力度,堅持做到田煙“大三線”開墑,百分之百地膜覆蓋栽煙,并實行先蓋膜后栽煙,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4月23日下午,沿著寬闊的機耕路走進永祥村,正在給剛栽下的幼苗澆水的村民黃喜滿臉喜悅地告訴筆者:“井有了、溝通了、水來了,這么早就把烤煙種下了,今年多苦點錢又有希望了。”據了解,黃喜一家4口有3畝耕地,以往都是靠打工、種植烤煙、制種玉米來增加收入,今年因為村里新修了水利,改善了用水條件,黃喜一下子把烤煙面積從去年的1.5畝擴大到了2.5畝。黃喜自信地告訴我們,今年的烤煙收入預計會達1萬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