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101043390.jpg (314.13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5 11:25 上傳
農業強了 農村靚了 農民富了
“這幾年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村里的變化也大,現在出門就是水泥路或石板路,路燈也安上了,環境也整潔了,感覺很好,很幸福!”提到這幾年的變化,彌渡縣密祉鎮蓮峰村委會土官村農民李富義如是說,他家發展中藥材種植,年收入達10萬元。
李富義的感受代表著彌渡很多農民的心聲。“十二五”期間,彌渡縣立足實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推廣運用,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在廣大農村遍地開花,農村基礎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愈發美麗宜居。
現代農業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間,彌渡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7萬多畝,新建成以“愛心水窖”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1.13萬件,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培育省級龍頭企業2家、州級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71個,家庭農場54個,科技引領帶動能力增強。堅持穩糧調結構,抓實金融服務“三農”工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生豬、中藥材、林果等高原特色產業,產業優勢逐步顯現。其中,蔬菜產值由“十一五”末的4.2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14.5億元,預計今年將超16億元。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產值由“十一五”末的6.1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13.5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7億元。全縣農機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機總量達31186臺(套),總動力達18.12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達57.47﹪。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50.46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從無到有,全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達25個、綠色食品認證10個,品牌農業取得較好成效。
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彌渡縣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要求,5年累計投資10.59億元,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其中,實施了新街和寅街2個中心集鎮建設、350多個扶貧開發村建設、314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中間村建設、38個省級重點建設村建設、640多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198個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項目、2個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設項目、11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51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加大扶貧力度,易地扶貧搬遷179戶906人,安居房建設854戶,消除土氈房、危房113戶。全縣所有鄉村路實現油路化。完成鄉村路燈建設鄉鎮政府所在地集市7個、自然村826個,安裝照明路燈17004盞。鄉村路燈建設覆蓋了全縣84%的自然村。全縣89個行政村(社區)全面完成了文化活動室建設、農家書屋建設。建設農村廣播站點1001個,大喇叭在鄉村全覆蓋。鄉村綠化工作深入開展,“三清潔”活動形成常態化,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農民收入大幅增長。彌渡縣認真落實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政策,5年共兌付惠農資金21255.86萬元;大力開展科技培訓,5年累計培訓農民4.6萬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人,農村實用人才達7838人,農民科技素質不斷提升,有力推動了種植、養殖業的發展,農民收入也隨之增加。2015年,預計農業收入147211萬元,林業收入7882萬元,牧業收入66758萬元,漁業收入10129萬元。此外,加強農民工就業指導和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達6.2萬人,當年實現勞務經濟收入12億元以上,外出務工成為了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據統計,2015年預計該縣農村經濟總收入543348萬元,與2010年的276445萬元相比增96.54%,農民人均純收入6898元,與2010年2899元相比增138%。全縣有5萬多貧困農民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
出處:大理日報A1版 本報訊(通訊員 馬素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