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嬌嬌42 于 2024-9-27 15:24 編輯
朵祜村,隸屬于寅街鎮,距彌渡縣城29公里,距寅街鎮政府所在地19公里。村落四周群山環抱,東望寅街鎮勤勞村,西鄰巍山縣南詔鎮自由村,南毗寅街鎮瓦哲村,北接彌城鎮高坪村。
1.png (1.14 M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0 上傳
朵祜村號稱“黑龍之鄉”,有“千山萬山不及朵祜山”的說法。朵祜山川秀麗、景色宜人、資源豐富,有天然的礦泉水、名貴的中草藥,還有各種各樣的珍貴動植物、明代銀礦洞和老銀廠遺址。朵祜山山有寶藏、箐箐出清泉、到處鳥語花香、松聲濤濤、四季分明。
2.png (1.05 MB, 下載次數: 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0 上傳
朵祜彝族乃世居土著民族,對先輩祭奠崇仰丁郎刻木祖公樹,歷代沿襲至今。朵祜彝族的先輩始祖姓名均無文字可考,只知道祖先李必寬、李必仁兄弟倆的家族,古傳原居大莊營。明朝初年,李氏家族率家人逃離到深山躲避隱居。歷經幾代人的發展,人丁興旺,取村名“躲古”,意為躲避、躲禍。后來更名“朵祜村”,由一個縣官所取,意為多福、多富。
朵祜村(自然村)現有1158人。2016年12月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3月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的村中央打歌場,據說曾是南詔的演武場,也是當年李氏家族祖先原居地。為了紀念前人,如今打歌場成為朵祜彝族集會、娛樂、活動的場所,每逢過年過節,都要在此舉行踏歌、舞龍等活動。
3.png (683.19 KB, 下載次數: 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0 上傳
接骨名醫李桐 據1988年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編的《云南地州市縣概況,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冊》記載:李桐(1894年—1974年),彝族,彌渡寅街朵祜村人。原五一公社醫院外科醫生。平生治愈筋傷骨折者不計其數,被譽為“接骨神醫”。李桐對患者不分貧富賤,一視同仁。曾數屆當選州、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
4.png (405.42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1 上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彩鳳 李彩鳳,女,(1943年—2022年),彝族,彌渡縣寅街鎮朵祜村人。李彩鳳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民間音樂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她先后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云南省百名傳統文化突出人才”“云南省民族民間音樂師”“大理州民間文化藝術大師”等稱號。
5.png (895.67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1 上傳
李彩鳳自幼喜愛花燈及民間山歌,她無論在打歌場、火塘邊、田間勞作都能出口成調,演唱淋漓盡致,她的民間演唱技能有相當深的功底,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間老藝人。早在1958年就參加大理州三月街獨唱《彌渡山歌》榮獲二等獎。先后到祥云縣,駐彌部隊及當地城鎮演出30余場次,深受觀眾的喜愛,她在當地村寨山歌對唱中無對手,被稱為“調子客”“歌后”等。曾兩次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在專題片《小河淌水的地方》演唱《小河淌水》,專題片《彌渡行》中演唱《放羊調》,專題片經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2000年昆明市花燈團到彌渡采風時為他們演唱了傳統花燈曲調《趕馬調》等歌曲,至今老人的各種曲調取之不盡,是一個當地不可多得的、極有影響的老藝人。
“云南省百名好支書”李華昌 李華昌,1969年生,現任朵祜村黨總支書記。1996年被組織選調到朵祜村公所擔任文書,2007年被全村黨員及群眾推舉為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03年開始,先后當選為彌渡縣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屆人大代表和大理州第九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在此期間,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讓朵祜村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是李華昌一直以來的愿望,也是他十幾年如一日始終履行的任職諾言。這個正直、敢闖、有擔當的彝家漢子帶領彝族群眾走上了改天換地、勤勞致富的幸福路,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稱贊。先后榮獲“云南省百名好支書”“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大理州星火示范科技帶頭人”“大理州優秀人民調解員”“彌渡縣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6.png (855.9 KB, 下載次數: 4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27 15:22 上傳
地名政策小知識(節選)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存在問題的,應當及時提出整改建議,下達整改通知書,依法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有關責任人員,必要時可以采取約談措施,并向社會通報。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等情況進行評估。
第三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可以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處理。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準機關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對該批準機關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準機關不報送備案或者未按時報送備案的,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通知該批準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未報送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文圖 |縣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