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顧! 于 2024-11-22 15:26 編輯
雨中的白國故地
【 羅艷萍 】
雨中的白國故地,仿佛一幅被水汽暈染的古老畫卷。雨滴紛紛灑落,敲打著谷女寺的磚石和瓦礫,驚擾了濯纓潭里的一尾錦鯉,似在訴說著白國往昔的輝煌與滄桑。
雨中的谷女寺,恰似一位蒙著面紗的神秘佳人。雨滴紛紛灑落,如同細密的珠簾,為彌川名剎谷女寺披上一層朦朧的外衣,美得像是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卷。谷女寺,又名高娘寺,始建于唐前,是南詔王避暑行宮,規模宏大,殿宇軒昂,也被稱為趙州八景之一。這古老的建筑在雨中靜默佇立,飛檐上的水珠如斷線的珍珠般滾落,為這片故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青苔在墻角處悄悄蔓延,見證著時光的流轉。這里承載著歷史的沉淀和人們的信仰,讓人在這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處心靈的棲息地。
雨中的谷女花海,在雨中宛如夢幻中的仙境。雨滴如同晶瑩的寶石,紛紛灑落,在嬌艷的花朵上跳躍、滾動,仿佛為花海戴上了璀璨的珠飾。那一片片五彩斑斕的花朵,在雨中微微搖曳,好似色彩斑斕的海浪在涌動。紅色的花朵如燃燒的火焰,在雨幕中更加鮮艷奪目;粉色的花朵恰似天邊的云霞,溫柔而浪漫;黃色的花朵仿若燦爛的陽光,明亮而溫暖。雨滴打在花瓣上,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仿佛是大自然在為這片花海彈奏著一曲輕柔的樂章?;êV械木G葉,被雨水洗得更加翠綠,襯托著花朵的嬌艷,如同精美的碧玉鑲嵌在花海之中。遠處的山巒在雨霧中若隱若現,為這片谷雨花海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圍。朦朧的雨幕,將花海與外界相隔,仿佛這里是一個獨立的世外桃源,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雨中的白崖城觀景臺,登高望遠,白茫茫一片的百里彌川大地盡收眼底。白崖城觀景臺本就是欣賞古白子國歷史遺存及縱覽彌川自然風光的第一制高點,它為鳥瞰整個“白崖城”全景提供了最佳的角度和高度。朦朦朧朧的細雨像是給彌川大地穿上了一件薄薄的紗衣,細細一看,古城村、姊妹海塘、谷女寺、雙龍潭、白崖花海、天柱摩崖石刻等三十多個景點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甚至整個彌渡壩子的繁華市井、城廓村圩、田野阡陌、霞氣煙嵐,都在秋風細雨中若隱若現。令人頓生一種河山之壯麗,田園之豐饒,景色之優美古樸,而想結一方草廬隱居之情。
雨中的天馬關橋,像一名雄偉的將軍一樣屹立百年依舊守護著白崖古道上的旅客?!疤祚R關”于兩山峽谷之間,峽谷陡崖峭壁,群山連綿,溪流潺潺,因其峽谷兩岸陡崖峭壁上無數鐘乳石形似天馬行空狀,故名“天馬關”,有“一關擋道,萬夫莫過”之說。而位于白崖道關隘“天馬關”上的天馬關橋建筑于明代早期,為單孔半圓拱橋,在歲月的洗刷下長滿了青苔和藤木,卻依稀可見天馬關橋當年的宏偉,天馬關橋的建造極大的方便了當時的交通和貨物往來,成為茶馬古道上連接普洱茶產區經彌渡北行到川藏地區,西行達緬印的重要的樞紐橋梁之一。重新走上這座古老的石拱橋,不經感嘆古人智慧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慢慢踱步,我好像聽到了遠方傳來的馬蹄聲忽遠忽近。
雨中的墨綠荷塘,宛如一幅剛剛暈染開的水墨畫。荷葉在雨中顯得更加翠綠欲滴,像是一把把撐開的綠傘,上面綴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這些水珠如同珍珠般在荷葉上滾動,時而匯聚成較大的水滴,因荷葉承載不住而滑落,跌入水中,發出輕微的“滴答”聲,仿佛是荷葉與水的私語。層層疊疊的荷葉在微風和雨水的作用下,輕輕搖曳,仿佛是一片綠色的波浪在涌動。岸邊的小船也在隨風搖曳,微風輕輕吹開了天幕簾,仿佛想讓我看清坐著船上的少女側臉,而我卻在朦朧之間看得不太清楚像是拂了它的好意。荷塘中的鯉魚游的自由自在,隨著水珠的滴落被驚著,四處亂游,片刻之后又回到原地觀望。唯一的遺憾是錯過了荷花爭相斗艷的季節,荷塘里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幾支蓮蓬,果實飽滿得過頭,長得快溢出來了。到了離別之際,坐上車,看著遠處白國故地的古老建筑在雨霧中若隱若現,仿佛在靜靜地凝視著這片彌川大地,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大自然的美妙。雨中的白國故地,是一首被雨水譜寫的古老詩篇,每一滴雨都是一個靈動的字符,共同訴說著這片土地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來源:彌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