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彌渡縣人民法院苴力法庭將"司法課堂"搬到德苴鄉塘子村委會,通過“巡回審判+普法宣傳”雙推進模式,成功化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解員及村民代表等近20人應邀現場旁聽。 毛某某在德苴鄉長期銷售飼料,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間,因養殖需求石某多次向其賒購飼料并簽署《欠條》確認債務。然而,石某長期拖欠貨款未支付,毛某某多次催要無果后向法院提起訴訟。調解初期,石某以"離婚時已約定債務由前夫普某承擔"為由拒絕擔責,先行調解未果,案件立即進入庭審程序。 為實質性化解矛盾、延伸司法服務觸角,承辦法官決定將庭審搬至被告住所地塘子村,既便利當事人參與訴訟,更借此機會向基層群眾普及買賣合同、夫妻共同債務等法律知識。
104929gj8vz2cwzwv09494.jpeg (575.9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5-28 10:49 上傳
庭審當天,承辦法官緊扣爭議焦點再次組織庭前調解,以法為繩、以理為橋,一方面釋明“夫妻內部債務劃分不影響外部債權人主張權利”的法律原則,另一方面引導雙方回顧多年交易中建立的信任基礎;塘子村委會調解員、村民代表也主動加入,以“鄉鄰共居”“誠信為本”的樸素情理為引,用鄉音傳遞法理溫度,以“同村共井”的生活經驗彌合法律認知差異。多番疏導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并當場履行完畢,一場耗時數年的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法官結合彌渡法院“典亮云嶺·法潤民心”民法典宣傳活動,針對旁聽人員重點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買賣合同履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等群眾關切的法律條款,并現場解答村民提出的具體法律問題,將解紛現場變為“普法課堂”。 “這樣的審理方式既解了糾紛,又教會我們用法律護權益,很是實用!”旁聽村民感慨道。參加旁聽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以及案件當事人對本案糾紛的實質化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典型做法給予了肯定。
來源丨彌渡縣人民法院
|